云顶集团(3118acm·CHN认证)官网-Unique Platform

我校师生学习并热议《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

重点关注

2025-03-14

2059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的制定实施,对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锻造过硬党员队伍,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按照省委教育工委要求,我校党委迅速行动,组织全校党员师生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规划》精神,并引发热烈反响,纷纷表示要以务实举措推动《规划》在基层落地见效。

《规划》提出的“信息化手段运用”为教育创新提供了新方向。作为信息技术教师,一要积极探索“党建+智慧教育”融合路径,利用“学习强国”“党员教育平台”等载体,打造线上学习共同体;二要开发“红色教育”主题微课,通过短视频、互动课件等形式,增强学习的吸引力;三要参与学校组织的“数字赋能教学”培训,提升自身信息化素养,推动传统课堂向“云端课堂”转型;四要在服务社会方面发挥专业特长,为社区党员提供技术支持,助力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以教育创新赋能党员队伍建设,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财经管理学院辅导员 徐凯

作为思政教师,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规划》明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强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这要求我们思政教师必须成为理论武装的先锋,以《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原著为纲,通过集体研讨、案例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化理论认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红色案例”教学强化学生家国情怀,引导他们从党史中汲取力量,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同时,我们注重自身实践,推动理论学用转化,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的示范标杆。

《规划》还要求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这提醒我们思政教师要时刻保持政治忠诚,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新征程上,我们将以《规划》为行动指南,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和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马家丰

《规划》聚焦新时代党员需求,从理论深度、实践广度全面布局,为我们成长指明方向。理论教育部分,督促我们持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筑牢信仰根基,让思想紧跟时代步伐,坚定政治立场。实践培训则强调学以致用,激励我们深入基层,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提升能力。作为党员,要主动参与各类培训,把所学知识融入日常工作。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将《规划》要求转化为实际行动,以更高的政治觉悟和业务水平,为推动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不负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门诊部主任  李敏

《规划》为新时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遵循,明确了党员学习的方向。作为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主任,深刻认识到,信息化是推动学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必须以《规划》精神为指引,深化党建引领,提高党员干部的信息化素养,增强服务意识,推动数字校园建设。要结合信息化手段,创新学习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党员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学校信息化服务体系更加高效智能,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信息化服务。

——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主任 孙庆利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和高校教育工作者,学习《规划》后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党员教育培训不仅是提升政治素养的“必修课”,更是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实践指南。我将进一步强化对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理解,结合语文课程特点,将课程思政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规划》,我会更坚定地立足教师岗位,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推动我校和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基础教学部教师 杜万鹏

《规划》是党加强自身建设、锻造过硬党员队伍的有力举措,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规划》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这是我们前行的灯塔。我会把学习这一重要思想当作首要任务,深入研读相关著作,积极参与讲党课等活动,提升政治理论水平;高校学生党员有着独特的使命,我要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校园实际,增强组织协调、服务同学的能力,带领同学们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根基;《规划》中创新方法载体的要求,也为高校党员教育指明方向。我将充分利用线上平台,开展线上主题研讨、制作微党课视频等,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把线上学习和线下组织生活相结合,提升教育效果。我将立足岗位,践行《规划》要求,用实际行动为同学们服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助力打造更优秀的学生党员队伍。

——工程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韩明玉

作为高校辅导员,学习《规划》后形成三方面体会:一是在理论引领与价值浸润方面,需构建“课程+网络+文化”三位一体育人模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青年话语体系,通过新媒体矩阵开展热点辨析,以沉浸式教育场景促进政治认同。二是在精准引导与生态构建层面,应建立数据驱动的思想动态模型,融合线上线下场景打造显隐结合的教育生态,运用“两微一端”搭建对话平台,建设文化标识度强的物理场域,破解信息茧房对价值观的冲击。三是在队伍建设与评价创新方面,需构建包含理论、技术、师德的三维能力提升框架,建立过程性数据与发展性指标相结合的评估体系,通过成长曲线量化引导成效,同时打破家校社信息壁垒,依托成长报告共享、校友导师等机制构建协同育人网络。这三方面系统推进了思想价值引导从理论高度到实践深度的转化,为新时代青年政治引领提供了方法论支撑。

——建筑艺术学院辅导员 曹易萌

作为学院党总支书记,对《规划》全文及答记者问学习后,深感责任重大。《规划》中总体要求明确了党员教育培训的方向,为我们后续工作提供了纲领性指导。持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全党思想意志行动,这是重中之重。我们要组织党员深入学习,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深化“党课开讲啦”,让党的创新理论真正入脑入心。在分级分类开展专题培训上,结合学院专业特点,持续引导教师党员立足教育岗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生党员则要增强政治意识,提升专业素养,在学业和社会实践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创新方法载体方面,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打造“党员e学”云端课堂,同时结合线下培训、实地研学,增强学习代入感。最后,加强组织实施,明确各级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将《规划》落到实处,全面提升党员队伍素质,为学院的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 王超

通过学习领悟《规划》全文,让我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系统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规划》就像一盏指引的明灯,为新时代提高党员素质、提升党员能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创新方法载体等指明了方向。《规划》强调党员教育培训要注重实效,要创新培训方式方法,通过培训不断提升自我,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让培训成果指导实践。在理论教学工作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工作,创新工作理念,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专业建设、“三教”改革、人才培养和基地建设中。结合职业教育教学发展方向和信息化教学要求,推动学院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 赵丽丽

本人曾是驻村第一书记,针对农村党员老龄化、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可以实施“三个一”工程:每月一次“田间课堂”,邀请农技专家手把手教技术;每季度一场“乡村大讲堂”,用方言土话解读惠农政策;每年一次“技能比武”,评选“种植能手”“养殖标兵”。同时,建立“党员联户”制度,要求党员带着学习成果进村入户,既检验学习效果,又推动成果转化。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党员队伍的专业化是农村发展的核心引擎。

——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田春鹏

《规划》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摆在党员教育培训最突出位置,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必须持续深入学习这一思想,深刻领会其核心要义,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此次学习让我明确了努力方向,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我将以《规划》为指引,不断提升自我,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交通工程学院学生  程奥鹏


排版:宋君成

校对李琳琳

审核何鹏

来源党委宣传部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