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2022-09-20
2132
为树立和表彰师德先进典型,继承和弘扬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增强教师职业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教师节前夕,学校开展2022年度师德标兵评选活动,15名始终默默耕耘在教育一线,用爱与责任诠释优秀教师内涵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全校师生尊崇的榜样。近日,我们陆续走近这些优秀教师,近距离了解他们在育人之路上的倾心守望。
刘新月,BIM教学工程中心主任。自2011年入职学校以来,他怀揣为国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初心,勤勉教学、创新思维、因材施教,倡导大实训课,主张衔接式、系统式教学,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促进高质量就业。他尊重关爱学生,悄悄帮家庭突遇变故的学生垫付学费,毫不犹豫地送给困难学生生活费。多年来,他将满腔热情倾注在学生身上,以师者的大爱情怀助力他们完美蜕变。
深耕教学 严谨求实 打造高效课堂
刘新月认为,职业院校教师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起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用心教学。多年来,他不断学习和补充专业新知识,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深挖项目案例,将专业理论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升学习效果。
今年线上教学期间,为了在现有条件下实现教学的理实结合,刘新月重新编写了教案,请校内学生从各个角度拍摄了南校区食堂的照片。线上课堂,他带领学生拿着食堂的设计图纸,参照照片一步步分析认识,让学生更形象地认识理解相关知识。
结合学校学生情况,刘新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中相关联课程的衔接性、连贯性;倡导系统教学和大实训课程,将多个相关专业课程融合其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扩大专业适应范围。
为了督促学生学习,扎实掌握知识,刘新月用心钻研,创新考核方式方法。他倡导学生将功夫用在平时,向课堂要效率。因为他的课程不安排期末复习,平时的每节课,都可能讲解到考试的重点内容,学生的课堂上座率和听课质量一直居高不下。每次期末测试,他都会为教授的每名学生准备一份图纸,要求他们根据图纸内容和任务书要求完成任务,并进行答辩。为避免出现抄袭作业现象,他每次都需要准备多于学生人数的图纸,逐个考核学生答辩。虽然过程很辛苦,但看到学生认真准备,努力地通过答辩,刘新月感觉很欣慰,他希望每名同学都能够学有所成,为自己增加一件进入职场的护甲。
以身作则 润物无声 提升学习内驱力
刘新月深知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加入思政元素,鼓励学生坚定目标,努力学习。课上,刘新月会带着学生搜索当天与他们专业相关的岗位信息,并通过其中的岗位要求,指明所学课程中需要掌握的内容,引导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在布置设计作业时,刘新月常以孝道、责任等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并指导学生设计未来自己送给父母的房子。
了解刘新月的师生都知道,他做事严谨认真,为人谦卑温和。每学期的最后一课,刘新月都会在课程结束时深深地为学生鞠一躬,诚挚感谢学生本学期来对自己教学的支持,感谢本学期课程顺利完成。每次课程结束,他还会给学生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表示他随时欢迎学生与他交流课程的相关知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刘新月潜移默化地引导和鼓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他的很多学生像他一样严谨求实,勤勉努力,工作后表现得愈发优秀。
潜心科研 用心育人 促进高质量就业
“看,这个是我们卓越班的学生,现在在上海,已经做到了公司的副总;这个也是卓越班的,现在在设计院工作······”谈起卓越班和那些优秀的毕业生,刘新月的眼里瞬时充满光芒。
刘新月自主持BIM教学工程中心工作后,不断创新思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中心的社会服务能力。BIM教学工程中心每年都会从大二学生中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生进入“BIM卓越人才班”学习,这些学生都是各个专业的佼佼者,具有较高的能力素质。为了将这些优秀的学生培养为BIM行业精英,刘新月带领他们通过项目实战不断成长,通过各种大赛不断积累磨砺。因为带领“卓越班”学生开展项目训练,刘新月曾连续三个学期未休过周末。为了带领学生按时完成项目,他曾连续三天三夜在实训室做项目。在刘新月和“卓越班”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他指导的“卓越班”学生连续多年获得多个省级和国家级的BIM相关大赛的一等奖、二等奖。
因为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潜心科研,刘新月在BIM技术领域获得的成绩亦可圈可点。BIM教学工程中心先后服务多家企业,并收获赞誉。2020年至今,刘新月发表多篇关于BIM技术的相关论文,参与编写五部BIM技术相关教材。2021年,刘新月还被聘为廊坊市中科建筑产业化创新研究中心“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
尊重学生 甘于奉献 以爱心呵护成长
刘新月表示,作为教师一定要用心做好“教”和“交”,即做好教学的同时,要与学生真诚相交。
刘新月对学生要求严格,却不失关爱与尊重,总会站在他们的立场给予支持鼓励。发现上课有学生玩手机,刘新月会马上没收,但课后一定会找学生谈话,了解学生情况,鼓励他们珍惜当下,努力学习,然后再将手机还给他们。有些学生刚开始不太习惯刘新月的严厉,甚至对他有些抵触,但时间久了,他们都逐渐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很多学生毕业后依然与刘新月保持联系,遇到技术问题还会请他帮忙。
刘新月所教的班级里曾有一名来自云南山区的学生,家里非常困难,得知他因生活费不足吃不饱饭,刘新月毫不犹豫将自己的钱悄悄塞到了他手中。了解到班上一名学生家中突然发生变故生活拮据,刘新月默默帮助学生垫付了学费,并鼓励他一定要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学业。
“老师,我升职了,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鼓励”“老师,幸亏您当初鼓励我要坚持,才成就今天的我”······从教11年,刘新月经常能收到学生的“捷报”。这是他的动力,亦是他的初心。纵使岁月变迁,他将始终用爱与责任在教育的沃土上,孜孜不倦地耕耘奉献。
文字:李硕
校对:李琳琳
排版:宋君成
审核:何鹏
来源: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