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2021-01-25
491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袭来,面对严峻的疫情形势,我校涌现出一大批大学生志愿者,他们主动出战,在家乡为疫情防控奉献青春力量。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战疫”故事。
供热G192班 李东伟:为国效力 有热情还要有能力
李东伟在整理第三轮核酸检测资料(中间)
李东伟家住河北省石家庄市太极县大陈镇。去年2月,李东伟就参加了一个月的防疫志愿服务。今年1月5日,他再次戴上红袖标,走上“战场”。“我们这儿今年的疫情比去年严重,现在全村已做了三轮核酸检测。”李东伟说,核酸检测时,他主要负责录入村民信息。参加第一轮核酸检测时,李东伟刚做完近视手术,因长时间盯着电脑,眼睛肿痛得有些睁不开,但他依然咬牙坚持。“我必须坚持住,才能按时完成检测。”李东伟说,这次疫情让他意识到,为祖国效力,不但要有热情,还要有能力,必须好好学习,掌握更多文化知识,才能作出更大贡献。
信管G202班 王军翔:志愿服务 并没想的那么简单
王军翔在帮助工作人员登记(左一)
“其实我的初衷很简单。”王军翔说,他很好奇志愿者能做些什么,自己去能不能做好。1月15日,家住海城的王军翔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东四方台子村的核酸检测。当天,他先参与核酸检测的准备工作,后来又帮助村民登记信息。“以前觉得登记这些工作很简单,可真做起来并不容易。”王军翔说,面对村民忘带证件,听不清流程等各种状况,刚开始他有些手足无措,在工作人员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他才逐一解决问题,圆满完成任务。“这次志愿者服务经历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王军翔认真地说。
建工G206班 李阳:为社会做点事,更有价值感
李阳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对居民进行体温测量
“戴上红袖标的那一刻很激动。”李阳说,他回大连做核酸检测的时候,就看见和他年龄一样的学生在做志愿服务,他也想像他们一样,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社会做点事。12月31日,李阳开始协助社区对每日进入社区人员进行测量体温和绿码查验。他每天从早上8点站到下午4点,虽辛苦,但并不觉得累。“能为自己家乡疫情防控做点工作很有成就感”。李阳说,15日之后,大连的疫情逐渐稳定,经历过志愿者服务的他颇有感触:每个人都是社会一份子,为社会做点事,很有价值感!
室设G2012班 周佳新:我们一定可以战胜疫情
周佳新在卡点处执勤
家住河北省唐山市的周佳新今年也是第二次参加防疫志愿服务。1月3日,河北防疫形势相对严峻,各村都设立了疫情卡点处。周佳新的工作就是在卡点处执勤,检查过往人员的通行证,为他们测量体温、登记,劝返外来人员。“总有村民偷偷过来给我们送东西。”周佳新说,疫情面前,他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爱,每个人都在想如何为疫情防控做点什么。有的村民把吃的放外边,招呼一声就离开;有的怕他们在卡点里冷,悄悄把家里的“小太阳”送了过去!“我相信,我们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早日战胜疫情。”周佳新坚定地说。
造价G203班 孟雨欣:挨家挨户通知核酸检测
孟雨欣协助社区工作人员整理疫情数据
孟雨欣家住沈阳。身为一名柔弱的女生,本可以窝在暖暖被窝里,过着小公主般的日子,但她毅然决然地报名加入了“抗疫”志愿者团队。她协助社区工作人员为居民进行全员的核酸检测,跟随社区工作人员走访、调查人员流动情况,普及防疫常识等。当居民居家自我隔离时,孟雨欣则穿行在楼栋之间,与群众走得最近,贴得最紧。每天,她都很可能直接接触疑似病例和确诊患者,她与医护工作者一样危险,但她丝毫没有犹豫。冬日的寒风再冽也吹不冷她那颗火热的赤子之心,默默地付出是为了坚守自己的初心使命。
直属单位辽宁省机电工程学校
计算机应用春18.1班 张世林:为节省时间一天不吃饭
张世林(右一)
张世林家住鞍山市海城市英落镇。放假期间,得知村里要全员核酸检测,他主动向村委会申请参加“战疫”志愿者服务。张世林主要负责核实核酸检测人员资料,采集人员信息,协助组织人员检测并维持秩序。为了节省时间和防护服,他甚至一天都没吃东西,一直在空着肚子“战斗”。张世林的班主任张铭老师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打电话问候他,他告诉张老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在疫情防控的危机时刻,他有责任挺身而出,战胜一切困难,完成任务。
后记: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防疫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我校的学子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磨炼了意志,更体会了成长的快乐,付出的幸福。他们在奉献中感受爱,收获爱,实现了自我价值,增强了担当意识。相信疫情很快过去;相信再归来,他们会蜕变得更自信、耀眼!
文字:李硕
图片:各学院及直属单位提供